|
吴廷翰的心性论建立在气本论的基础上。他援气以论心,提出“心者,气之灵”的思想,又从“性即是气”出发,认为心生于性,也就是心生于气,由此得出心性有别,心从性出的观点。
(一)“心者气之灵”
吴廷翰所谓心,指气之灵觉,气中具有的虚灵知觉部分,便称之为心。他说:“人生而有心,是气之灵觉。”指出人是由人体和人心内外结合而构成,内外都源于气,是气的产物。他说:“气以成性,而内焉则为人之心,外焉则为人之体。体者,气之充;而心者,气之灵。岂有二乎哉?”吴廷翰认为,心的存在,以气为前提,气不仅成就性,而且也作成心。无论是外在的人体,还是内在的人心,都统一于气。只不过人体是一般的气的充塞,而人心则是由气中的灵觉部分构成。
吴廷翰“心者,气之灵”的思想,把精神现象建立在“人生”,即物质之气的基础上,这不仅是对陆王心本论宇宙观的否定,也是对朱熹以天理作为心产生的最终根源的思想的否定。
(二)“心者,性之所生”
在心与性的关系上,吴廷翰强调二者的区分。他说:“心、性字,似一而二。今人知其一,而不知其二,所以为学易差。”虽然吴廷翰主张心性不离,反对“异端之言心,离乎性而言”,但与朱熹及罗钦顺相比,他更强调心性的分辨。认为心性“似一而二”,心性不是一物,而是两种不同的事物。进而提出“心生于性”的命题。他说:“人之初生,得气以为生之之本,纯粹精一,其名曰性。性为之本,而外焉者形,内焉者心,皆从此生。是形与心皆以性生。”吴廷翰认为,在性与气的关系上,是气为本。在心与性的关系上,则是性为本,心生于性。这是因为在他看来,性气本来就是一体,性即气,气即性,而心作为气之灵觉,既从属于气,又从属于性。他说:“性者,心之所以生也。知觉运动,心之灵明,其实性所出也。无性则无知觉运动,无知觉运动则亦无心矣。”认为性是心所以产生的根源,因为性中包含了知觉运动的道理,气的虚灵知觉虽表现为心,但“其虚灵知觉,又性之所以神明,而独为大体,非众形所得而比也”。也就是说,从本原上讲,气为本,性是气凝聚而形成的条理;从心的产生上讲,则性包括了外形和内心,心、形均产生于性。需要指出,在这里吴廷翰是把性气神为一物,来看待和解释心生于性的。
吴廷翰并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了心生于性的问题。他说:“性,从心从生,人心之所以生也。”认为性即是人心之所得以为生者,人生有心,心是气之虚录,性则是灵觉之气而有条理处,是心产生的原因。吴廷翰对心性关系加以概括,指出:“心者,性之所生,而性在焉;虚灵知觉,皆性之所为也。”这是他反复探求而得出的结论。 |
|